2025-09-22 04:35:46 点击量:
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上,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良年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妮刚刚走下讲台,就有参展商拿着样品前来洽谈业务:“我们公司主打产品是龙井茶食品,听了您的推介,想看看能否朝六堡茶食品的方向努力一把。”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内,柬埔寨鞋业商会工作人员把会员企业生产的新款鞋子摆放在展台上,向各国客商展示企业的实力,希望寻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科大讯飞新品发布暨东盟生态合作伙伴会议前夕,工作人员聂子云边演示“讯飞译制”相关产品边说道:“我们预设了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等多个应用场景,以此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现场各界人士频频颔首。
秀实力,找伙伴,谈合作,谋发展——“各显神通”的参会企业,是本届东博会、峰会的主体。
9月1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接受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帮助企业更快触达商机,本届东博会、峰会把“亲商重商惠商”理念贯穿筹办全过程。
这项承诺已在本届盛会的各项活动中逐步兑现,企业家的愿景也将在各方的努力下变成现实。
AI+东盟企业展区集中展出东盟各国AI科技成果。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徐天保 摄
据权威部门统计,本届东博会、峰会举办的90多场经贸活动中,企业和协会主导的经贸活动占比超50%;预计有1万多家企业、超过2.5万人到会采购。
这与参会人士的感受一致。印尼一位客商告诉记者,连日来的参会经历让他充分认识到本届东博会、峰会的“含商量”:“大家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用英文、中文甚至是手势比划热情交流,一起讨论合作的设想。”受雇于一家柬埔寨企业的中国籍员工李女士说,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区的过道里都有企业布展,翻译、打印以及检验检疫、通关等各类服务一应俱全,这让她和老板都深深感受到东博会、峰会对企业满满的诚意。
多位参与本届东博会、峰会报道的媒体同行告诉记者,不少活动主办方都把展示、对接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参会企业,让企业“C位”亮相。如9月16日举办的助力中国—东盟博览会·2025年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东南亚特色农产品专场),两个半小时的活动足有两个小时由参会企业主导,现场达成合作意向95项、总金额26.2亿元,一些客商在活动结束后仍然在会场周边洽谈。
9月16日,助力中国—东盟博览会·2025年中马企业合作对接会(东南亚特色农产品专场)在南宁举行,企业家们携带样品洽谈业务。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孟振兴 摄
“含商量”换来了十足的“含金量”。京东全球购举办的购在中国·AI尚广西——京东全球购助力东盟产品入华招商推介会可谓“高朋满座”,由南宁市女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多位企业家听得十分入神,不时用手机拍摄大屏幕上显示的各种商业讯息。“我开过超市、经营过农贸市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向头部企业、国内外同行多多学习。”女企业家梁雪英说。
“以企业为主体,可谓深得高水平对外开放之精髓。”广西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蒋菲认为,企业和协会主导超半数经贸活动,有利于精准对接供需、提高合作实效,进一步激活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活力。
“看到多家本土上市企业在本届东博会、峰会上站‘C位’、秀实力,我们颇感自豪。”广西上市公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将继续支持鼓励会员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盛会,让更多人了解广西上市企业乃至中国资本市场,在相互学习、深度交流中寻觅新的合作路径。
吉林夏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录楠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企业名单,名单上详细罗列了数十家参会企业的主要产品、优势、诉求以及联系人、展位等多项信息。“本地相关部门与主办方提前精准对接,名单上不少企业都与我们的业务密切相关,沟通起来省时省力。”夏录楠十分满意。
“以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现在是手机轻点、一键匹配目标客户。”首次参加东博会、峰会的西安鑫金钻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螺旋钻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总经理王殿国尝试使用“AI东博”智能体的“智能撮合”功能寻找意向合作对象。“我们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工程、市政工程、电力工程等领域,希望能与熟悉东盟情况的企业深度合作,一起在东盟市场上大显身手。”王殿国满怀期待。
开拓东盟市场,采购原材料,了解出海政策,掌握行业动态……参会企业诉求各异,可各项活动的时间、空间都非常有限。
主办方依托大数据精准服务,为本届东博会、峰会参会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针对各国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商务法律服务、高质量实施RCEP等方面的强烈需求,主办方重点安排了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中国—东盟投资法律研讨会、RCEP经贸合作高端对话、品牌出海对接会、经贸合作对话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注意到,这次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参会的中、日、韩以及东盟国家企业超过2000家。”韩国中小企业部次官崔承宰在相关活动致辞中说,中、日、韩和东盟企业各有独特优势,各具鲜明特色,差异性与互补性为区域合作提供了基础,希望各国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互联互通,形成“技术+市场+资源”的互补格局,让中小企业在更广阔的舞台发挥作用。
基于一些客商面临时间紧、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等问题,本届东博会、峰会密集举办多场次“短平快”行业对接会,为东盟各国经贸代表团、国内外重点采购团组或大型生产企业举办专场供销对接会、集中巡馆等活动,用管家式服务“圈粉”企业。9月17日下午,记者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15展馆看到,缅甸采购商团的一名代表在官方翻译的引导下来到一家企业展台前,了解该企业智慧农业一体化方案。数分钟短暂而有效的交流后,双方互留联系方式、挥手道别,共同期待下一步合作。
他们有备而来,惊艳亮相。润建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人工智能专馆秀出多个AI行业模型,并于9月18日邀请各界嘉宾见证多款AI创新成果首发;马来西亚客商骆国忠带着自家企业研发的益生菌相关产品样品,在多个活动现场与各国客商相谈甚欢,“感谢主办方,让我们有了充足的展示机会。”
他们历尽千帆,再启征程。从首届东博会、峰会的“试试看”,到从未缺席东博会、峰会的“老熟人”,中原传奇咖啡与东博会共成长,已成为越南咖啡行业头部企业,去年在中国市场的咖啡销售额达10亿人民币。该公司大中华区副总经理何伟标表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潜力和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南方黑芝麻糊里不仅有情怀,更有营养和健康。”南方黑芝麻集团品牌经理韦艳艳信心十足地邀请客商品尝他们新推出的黑芝麻花生酥、沙琪玛等产品,“好不好吃,一试便知。”
他们服务盛会,润物无声。作为唯一一家将网点“搬”进会场的银行,中国银行在临时网点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提供开户、存取款、外币兑换、跨境汇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国富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本届盛会量身定制交通意外赠险,内容涵盖100万元航空意外保障、50万元轨道交通意外保障,全面覆盖10天会期,参会人员只需搜索相关微信小程序,即可一键查看、免费领取保障。
他们小试牛刀,初露峥嵘。“中秋节前订单爆满,我们来不及准备,今年只带了少量样品。”广西轩妈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群一边添加客户的微信,一边连声抱歉;来自埃及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应对客商的讲价,“这次只带了一些树皮画,不够卖,不够卖。”
发稿前,记者再度联系多位受访参展商,对方均表示找到了意向合作伙伴,希望本届东博会、峰会闭幕后,能继续获得相关行业的权威信息、享受到精准有效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本届东博会、峰会将通过专业成果发布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撑,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和知名智库共同编著《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望》蓝皮书,解读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趋势,重点分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九大重点领域新商机,帮助企业获取第一手权威资讯;相关部门还会继续为企业提供“365天×24小时”服务,为企业搭建一个“永不落幕”的经贸合作平台。
9月18日下午,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圆桌会结束后,易宝支付高级副总裁杨赫满脸欣喜地走出会场。
因何开心?“圆桌会上与许多行业专家、科研团队负责人、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得到不少优化跨境支付业务的建议,收获满满。”杨赫告诉记者。
作为连续多年参加东博会、峰会的跨境支付领域头部企业,易宝支付依托东博会、峰会平台已成功进入东盟市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业务覆盖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地,成为公司国际业务新的增长点。
“东博会、峰会搭建的高层对话平台,为我们接触各地企业提供了机会,也为跨境支付业务突破地域壁垒、挖掘新增长点提供了支撑,推动我们更好服务全球贸易。”杨赫坦言。
本届东博会、峰会以AI为核心亮点,与易宝支付数智化探索方向相契合。“目前公司正全力推进AI应用落地,在营销、风控、研发及内部办公协同等领域全面拥抱AI技术。期待东博会能展示更多前沿AI技术、创新产品及典型应用场景,为我们在数字化转型、场景化支付服务拓展等方面创造更多机遇。”杨赫说,东博会、峰会的AI东风,正推动易宝支付加速布局东盟跨境支付产业链。
“去年我们还是东博会、峰会的‘围观群众’,今年就已经举办活动了。”9月19日上午,在中国—越南科技创新投资促进对接会活动间隙,主办方南宁力合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晓波如是概括其与东博会、峰会的“情缘”。
在第21届东博会、峰会期间,作为专业观众的阮晓波从多场商务活动中嗅到了商机。“我们看好一家外地企业的智能语音服务,但当有人提出‘能否把语音改成越南语’时,企业工作人员显得有些犹豫。”阮晓波告诉记者,基于类似情况,他带领团队构建合作网络、举办相关活动,组织商务考察团奔走两国考察多家企业,实地摸清市场需求、实现精准对接。不到一年时间,该公司已精准服务中越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超过200家,推动实际落地跨境合作项目总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
今年东博会、峰会服务企业的各项举措,让阮晓波和同事们备受鼓舞。“我们根据各方诉求,邀请数十位越方人士到场,大家面对面了解情况、洽谈合作,对接的效率明显提升。”阮晓波表示,中越科技合作前景广阔,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借力东博会、峰会“走出去”。
全球首款吨级混动货运无人机天目山三号亮相第22届东博会。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All reliable!(全都可靠)”9月17日下午,东博会智能装备展区,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客商在体验完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新研发的耐高温定制客车后,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
当下,广西申龙推出的定制客车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已远销菲律宾、泰国、越南、尼泊尔、沙特等多个国家。
“东博会、峰会是我们打开海外市场大门的关键钥匙。”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华告诉记者。作为广西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广西申龙已连续11年参展东博会。借助这一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企业全面展示产品与技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商机,在东盟市场逐步实现从“走出去”到“扎下根”、再到“树品牌”的跨越。
“自从首次进入泰国市场以来,我们始终紧扣东盟国家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定制化推出纯电动客车、物流车等多类新能源产品,逐步构建起覆盖东南亚核心区域的市场网络。”王新华介绍。
如今,广西申龙的“出海”之路越走越宽。王新华表示,公司将紧抓东博会、峰会机遇,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通过持续完善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全品类产品和市场合作,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形成“整车龙头+配套集群”良性发展格局。
“这个‘碰一下’的功能很棒,不用扫码就能体验AI逛展,可以借鉴。”9月18日,东博会B1展厅导引台前,正在体验“东盟通”小程序的新加坡客商周美龄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作为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国际市场总经理,这位深耕中国—东盟经贸领域的“老兵”,又一次在东博会找到了新灵感。
“我们对今年东博会、峰会‘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特别感兴趣。”周美龄告诉记者,目前汇聚中心正探索运用AI技术打造跨境贸易直播方案。
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于2022年正式启用,由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联合打造,以“线上数字化平台+线下展馆沉浸式商贸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常态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永不落幕”的东博会,给国内外商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东博会、峰会,公司既能对接中国与东盟的头部企业,拓展资源网络,更能精准捕捉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为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有力依据。”周美龄说。
谈及未来愿景,周美龄满怀期待:“希望借助东博会、峰会平台,与国内外商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数智技术赋能跨境贸易,探索合作新机遇;希望通过汇聚中心平台帮助国内外商家高效拓展中国与东盟市场,促成更广泛的商业合作。”
16万平方米展馆,近3200家企业参展,1万多家企业到会采购洽谈,外国企业占比38%,商协会和企业主导的经贸活动占比54.2%……今年的东博会,再次搭建起联通中国与东盟、辐射全球的大舞台。台上的“C位”,属于带着创新创意与合作诚意而来的各国企业。
舞台宽广,机遇涌动。为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帮助企业更快触达商机,今年的东博会把“亲商重商惠商”理念贯穿全过程。从展区布局到活动安排,从供需对接到政策支持,盛会致力于让企业主体地位更高、触达商机更快、获得赋能更多、享受服务更好,助力各路企业在东博会上尽情释放创新活力,收获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与市场回报。
聚光灯下,“C位”出彩。华为、阿里云、奇安信、科大讯飞等科技领军企业凭借前沿技术与开放合作模式成为焦点,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网联汽车、跨境数字平台等创新成果密集亮相;文莱医渡科技、马来西亚环球通讯、越南美奈等东盟国家的企业也携本土化方案惊艳登场,展现区域创新潜能。技术与需求共振,资源与智慧交融,在开放共享的舞台上,双向赋能尤为亮眼。
合作共赢,永不落幕。一年一度的相聚,不仅记录下一次次握手的高光时刻,更沉淀下东博会溢出效应的持续延展。随着展会成果持续转化,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速推进,南宁渠道不断拓展,合作的纽带越织越密,加速为各方发展注入澎湃动力。“365天永不落幕”的大舞台,让市场、规则与资源在广西叠加,释放“1+N”效能,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高度。
共话媒体创新 共促合作发展!2025中国—东盟(南宁)城市媒体圆桌会议举行